浅谈面塑的历史、面塑的分类和特点

一 面塑的历史:

面塑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国所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再汉代已有面塑的记载,数千年的传承,历史源远流长。在马王堆汉墓中就有面人(早期面塑)出土。宋代的文献中曾记载着把面塑应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

面塑最先是出现在以面食为主要食物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在陕西、河北等地的北方农村名目繁多的大小喜庆节日时,聪明、勤劳的广大的妇女们都要用发酵好的面团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面花”和“面馍”,像各式瓜果,动物和想象的神话动物来庆祝今年的好日子又对来年寄寓美好的期盼。现在在北方的大部分农村还在继续着这样的民俗。

明代面塑逐步脱离了食用性,而逐渐的向艺术品和观赏品发展,它的历史地位逐渐形成和确立。明代的工商业逐渐发达,店铺林立,小手工业者发展起来,艺术品的需求逐渐增多,一些身背工具箱的面塑艺人出现在了闹市当中,他们以此为业,为了谋求生计,各显才能,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大大激励了面塑的发展和创新,使明代的面塑的欣赏性大大增强,并且具有了经济价值。

清代和民国时期,文人士大夫对面塑逐渐青睐起来,他们的加入使得面塑作品更加的艺术化,更加的典雅、精巧,文化气息浓郁。他们不惜重金订购,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或作陈设摆放自家案头。面塑由街头转向登堂入室,从此身价百倍,整体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表现手法和表现技法日臻完善。

浅谈面塑的历史、面塑的分类和特点
二 面塑的分类:

面塑在发展中出现了两大类:一类是“签举式”即早期的一种面塑形式。面团粘合在细棍上,塑造出各种形象。买主举在手中或插于某处。故得此名。此类面塑一般由艺人在街头摆摊设点,当众表演制作,他们技艺娴熟,动作快速,令人赞叹。这类面塑风格粗犷、古朴,保留了很深的地方特色,目前在一些地区依然广泛流行。

浅谈面塑的历史、面塑的分类和特点 第2张
面塑在发展中也存在者致命的问题,在面塑的两千年历史中我们只能在文献中读到一些资料,某某面塑家制作过某某作品,但我们都没能看到实物,因为在面塑的保存问题上没有得到解决。到了现代,科技发达,各类品种齐全,已经逐步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的老师著名的国际民间艺术大师王玓女士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已经可以使面塑保存100年以上,如果再经过技术处理可以达到永久保存。随着面塑保存问题的解决,王女士又创立了面塑的又一种全新的制作技法——“雕塑式”面塑。此种面塑材料性能柔软、质地细腻、可塑性强,而且面塑的题材、形式得以开拓,表现力极强。表现人物既融进了动作和情节,同时注重衬景物塑造。尤其刻画人物音容笑貌,体现人物的皮肤质感,突出古典服饰的层次和丝纱等衣物的质感等方面,更加的细致、深入、真实。此类面塑作品把一幅幅活剧,一幅幅画卷浓缩于手掌之间,生动有趣,玲珑剔透,充分显示了精巧、典雅的艺术风格。

浅谈面塑的历史、面塑的分类和特点 第3张

“雕塑式”面塑作品可分为:单独式(单个形象)、单元式(几个形象的组合)、群体式(数个单独式与单元式的整体组合)等。

浅谈面塑的历史、面塑的分类和特点 第4张

(以上四张图片的所有权及解释权归王玓老师所有)

三 雕塑式面塑的优点:

雕塑式面塑在制作方面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纹的处理、

道具的制作、人物动态的表现。尤其在表现古代服饰的纱丝等面料方面有独到之处。在阳光下裙子和纱巾能够呈现半透明的效果。而且在表现飘飞的裙摆方面更胜泥塑一筹,能够显现出风吹过后,衣袖和裙摆随风飘起的效果,而在裙摆下不使用任何的支撑物品。在保存方面雕塑式面塑可以在一般包装下保存10年以上时间,不会出现断裂、发霉、损坏的现象。在有机玻璃的包装下,可以保存50年以上,如果在密封时使用技术处理可以永久性保存。

在收藏方面雕塑式面塑更加具有收藏价值,因面塑是一种纯手工艺的民间艺术,它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和制造,而且即使是一位艺术家制作的同一造型的作品,在细微处也会有所不同,不可能完全的一致,所以每一件工艺品,都是孤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找到两件完完全全一样的,这就更加增加了它的收藏价值.

四 面塑的展望:

面塑是一门值得推广和发展的古老技艺,经过面塑艺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目前面塑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从事面塑创作的人也多了起来。本人和王老师学习面塑后,对面塑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对把面塑能做到如此完美的地步感到深深的敬佩。希望能有更多的喜爱面塑的同好们加入到面塑创作中来,一起把面塑发展的更好,传承的更加深远。
来自《传承与守望》张玉杰老师的新浪博客,感谢作者授权转载,博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