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小姐念“保守”经 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

布小姐念“保守”经 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
回族聚落天津,始自元代,盛于明清,不绝于今。天津西北角曾是市内最大的回族社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清真大寺和另外5座清真寺是回族居民现实生活中的灯塔,也是其信仰的归宿之地。回族人围寺而居已是一个传统,从这座清真大寺步行5分钟有一个新春花苑小区,古老的社区往往卧虎藏龙,这座小区也不例外,这里有两位布艺高手——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俩。

汇蚨源布艺有着近160年的传承,传到张旭这一辈是第五代了。“在回族有一个传统,生孩子姥姥要送压枕,压枕大多做成鱼的样子,寓意多子吉祥。”在马玉祯和张旭母女俩家里,我们眼前的金鱼压枕一看就有年头儿了,马玉祯笑着说这是张旭出生时姥姥做的,按照老传统里面还放了一定数量的钱来用作孩子的学费,小小的布作,也透露出重学重教的传统。
布小姐念“保守”经 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 第2张

在许多人看来,马玉祯的家就是一个多彩斑斓的布艺世界。压枕之外,壶套、香囊、虎头鞋、老虎帽、百纳被琳琅满目,都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手作工艺品。壶套是回族人在暖水瓶普及使用之前的居家必备,眼前的大红绸缎面壶套绣有暗八仙图案,一派吉祥寓意,据说目前天津所有清真寺用的壶套都出自母女俩的手中。
布小姐念“保守”经 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 第3张

马玉祯父辈和兄妹都是美术专业出身。新中国成立后,其父还参与了新中国许多重要建筑的设计工作。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女儿张旭在小小年纪就受到了文化艺术的熏陶。现在,母女俩是布艺事业的搭档,马玉祯喜欢老物件的清华高雅,并将传统布艺的吉祥寓意、文化底蕴向我们娓娓道来。女儿张旭更喜欢展示客人们在这里定做的传统样式的服装。她拿出一个包裹很精致的口袋,给我们展开一件湖蓝色的百蝶褙子,料子是真丝杭州素缎,直领对襟上用各色丝线绣出的只只蝴蝶或展翅翔舞或敛翅停驻。张旭介绍:“褙子是从隋唐时期的‘半臂’演变而来的一种服装样式,宋明时期成为女子的常服,现代人还可以当做外套礼服。”看着这样一件精品,很难想象这是“80后”的手艺。这一件成衣从选料到刺绣整整花了数月时间,张旭感叹,人们在购买一件手工艺品时,买的不仅是好手艺,更是买了手艺人的时间和光阴。她希望穿上这身衣服的人要有一份仁者爱物的情怀。讲起心爱的古装,张旭滔滔不绝,当年正是为了能为自己唱昆曲制作戏服,张旭才心甘情愿地跟着母亲学起了布艺,不料此后欲罢不能,学会了一手漂亮的布艺活儿。
布小姐念“保守”经 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 第4张
马玉祯成立汇蚨源吉祥手工布艺技艺工作室后,出自母女俩之手的传统婚服,小孩的虎头鞋、老虎帽、百纳被已成为天津的特色布艺热销品。名声一大,自然就会有仿品鱼目混珠,于是母女俩在手艺中加入了密印。“所谓密印类似于防伪标识,方便分辨出真假。”

谈到汇蚨源布艺的传承、创新时,年轻的张旭却说她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母亲马玉祯也和她站在同一阵营。她们一致认为,创新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这需要传承人首先深入到文化中汲取营养,先知道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是民族传统。张旭认为,古代人的服饰设计中有文化担当,平袖平肩透露着一股随和气。传统色彩搭配如三蓝刺绣不张扬但是很耐看,体现着中庸之道。这些都需要手工艺人去悉心体会。“也许在艺术上进化论很难行得通,有些手工技艺存在、发展了几百年,甚至已经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定格为一个时代的经典。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传承,传承一定先于创新。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用途,其实就等于这种非遗技艺丢失掉了,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张旭说。
布小姐念“保守”经 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 第5张
对汇蚨源布艺的未来发展,张旭也做了一个长远的“保守”规划。在她看来,商业化和手工艺传承一定要泾渭分明,两者没有模糊地带。她认为可以效法国外的成熟品牌,将商业化发展交给专业的公司来运营,非遗传承人主要做监督和手艺的传授。这样一来,传承人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手艺和文化的传承上。让商业的归商业,文化的归文化,各得其所、并行不悖,这样的方式虽然看似保守,在母女俩看来却最是可行。
布小姐念“保守”经 汇蚨源布艺的传承人马玉祯和张旭母女 第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