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案画面临失传-山西五台山民间佛教壁画、神案画艺人王三印

山西五台山壁画是我国现存佛寺壁画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五台山西南方的五台县,当地村民千年以来一直保留着浓厚的宗教情结,几乎每户村民都在家里设有神案。神案画均由当地民间画师绘制,被称为民间“佛教壁画”。在中国艺术史和佛教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五台山流传于民间的“佛教壁画”神案画却面临着后继无人、几近失传的困境。

神案画面临失传-山西五台山民间佛教壁画、神案画艺人王三印

王三印简介

王三印自幼跟父亲学习民间彩绘和神案画绘画技术,是当地顶尖的民间画师。然而,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他,没有料到这门手艺,渐渐陷入尴尬——老画师日渐凋零,艺术文化价值难以定位,让神案画传承后继乏人。

去年,这个老画师接触了唐卡艺术,这门源于藏地的绘画艺术煊赫的影响,让他钦羡不已。

“唐卡绘画艺术,与五台神案画一样,绘画技法亦为工笔重彩,并且其绘画主题,也取材于佛教故事。与五台神案画相比,唐卡绘画艺术,画面渲染更夸张,更富有立体感,更生动。” ——王三印

40年绘制上千幅神案画

东冶镇,位于五台县西南,是该县第一大镇,距离佛教名山五台山不足百里。王家住宅,建在该镇西街村东南角黄土坡上。王三印和老伴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

五台县背靠佛教名山五台山,当地民俗有着浓厚的宗教情结。很多人在家里设有神案。神案画,都由当地民间画师绘制。

王三印的老舅爷是一个彩绘师,具体手艺学自何处,年代久远,已不可考。但这并不妨碍他这个老舅爷彩绘手艺的声名远播。自母亲去世后,王三印的父亲跟老舅十分亲近,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彩绘。为养家糊口,父亲正式拜老舅为师,学习彩绘手艺。后来,两人包揽了县境内的龙泉寺、普化寺、南禅寺寺院壁画、塑像工程。一年中,春夏秋三季施工,冬季歇工时就在家给人们画神案画。

王三印15岁起跟父亲学彩绘和画神案画,尽得父亲真传,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改革开放以后,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寺院的壁画和佛像塑像工程。经过多年摸索,他对家传手艺进行了创新,独创使用空心管吹涂,使用颜料包为佛像涂腮红的技术。

过去40年,每年冬季,绘制神案画成为王三印一项主要工作。历年下来,应乡亲们委托,他画过上千幅神案画。

神案画面临失传-山西五台山民间佛教壁画、神案画艺人王三印 第2张

一幅神案画需经十几道工序

在王家对门的一个农家小院,王三印有一个画室。房间面积不大,靠近窗台摆放着一张大木床,床头是几本唐卡绘画丛书。其中翻开着的一本,书页里插着一张写着读书笔记的纸片。靠近房门的墙壁,依靠一块画板,上面铺着一张白色画布。画布上,勾勒着数十个人像轮廓。“这是给别人画的一幅神案画,才开了个头。”王三印说,五台县民间画师画神案画,绘画内容多由雇主确定。

早年,画师画神案画采用的颜料,多是从国外进口的矿物颜料。这种颜料,颜色鲜亮,耐腐蚀,画好后保存时间长。缺点是,颜料颗粒粗,需要研细了才能使用,比较费工。如今,画师使用的颜料,改为广告色,颜色也很漂亮。缺点却也很明显,容易氧化褪色。“绘制一幅神案画,有十几道工序。”王三印说道。

与一般中国画不同,神案画不在纸上作画,而是画在一块白色棉布上。棉布网眼密布,不易着色,需进行处理。如今,画师选好画布后,都用由立德粉和乳胶漆调和的涂料涂在布上,覆盖布上的眼孔。画布干透后,使用玻璃瓶碾压皱纹,将布磨平,然后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了。

神案画师作画,一般需先用铅笔在画布上大致勾勒整个画面的轮廓。底稿打好后,再进行填色。填色有严格次序,一次只能填一种颜色。第一种颜色是白色,画出人像脸、耳、胳膊、腿等部分;第二种颜色是黄色,画衣饰、头饰;第三种颜色是橘红色,渲染人物肤色;第三种颜色是绿色,画点缀在衣服上的饰物;第四种颜色是粉红,画出彩云;第五种颜色是黑色,画靴子;第六种和第七种颜色是天蓝色和大红色,勾勒、渲染衣服皱褶和衣带边角;第八种和第九种颜色是黑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是对比色,进一步勾勒衣带、云彩边角线;第十种,用黑色颜料画眼睛和胡须;最后一种颜色是金色,在衣物、头饰最外缘勾勒一条金线。

一幅神案画,有大有小,填色工序的多少,亦可调整,但次序不能乱。

在五台县,强烈的信仰,让人们即使是在非常时期,冒风险也要请画师画神案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天清晨,王三印正和家人吃早饭。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王三印打开院门门闩,一个身穿绵羊皮袄的中年人推门而入。

原来,这个中年人家住五台山区农村,为给母亲祈福,他徒步一天来到东冶镇,希望请王三印的父亲画一幅药师佛神案画。在那个特殊年代,画师画神案画,如果被村里知道了,会挨批斗。王三印的父亲回绝后,中年人当时就跪倒在地。实在没办法,王三印的父亲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三天后,中年人带了2升小米来取画。王父坚决不要,中年人硬是留下小米才离开。

神案画面临失传-山西五台山民间佛教壁画、神案画艺人王三印 第3张

媲美唐卡绘画却命运迥异

“我珍藏的那十几幅神案画,都是我老舅爷和我父亲画的。”王三印说,当年,他父亲传给他神案画时,千叮咛万嘱咐他一定要收好,不要遗失。

浸淫彩绘技艺和神案画几十年,王三印对其他工笔重彩绘画艺术,都是十分留心学习。去年3月,他从电视节目里第一次得知,在西藏有一种叫唐卡的绘画艺术。

王三印说,五台山既有汉传佛教又有藏传佛教,他却从来没有见过唐卡,这期节目引起他强烈的好奇。

后来,他从书店买了一本配有图片的唐卡书籍。回家后仔细翻阅,发现唐卡的绘画艺术,竟与五台神案画有很多相通之处。

王三印说,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唐卡艺术形式如今蜚声海内外,而神案画,却寂寂无闻。

神案画面临失传-山西五台山民间佛教壁画、神案画艺人王三印 第4张

人才断代处境堪忧

更让王三印不安的是,随着社会变迁,五台县神案画这门民间艺术的境遇更加堪忧。

早年,在东冶镇,有三四位神案画丹青妙手。近些年,有的画师去世,老一代画师,也只剩王三印一人。

此外,年轻一代神案画师,作画态度亦让王三印忧虑。“一些年轻画师,不讲规矩,画的神佛造型不成比例,甚至连神佛排位也分不清。释迦牟尼像,耳垂应该垂至肩头,很多青年画师画的佛像的耳垂,跟正常人一样。”

王三印一直想写一本有关神案画的书。然而,只上过小学的王三印,在收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9月13日,就五台神案画这门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记者采访了当地有关部门。

五台县文体局文化馆馆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杨俊康称,五台县寺庙众多,每个寺庙的壁画彩绘各有千秋,五台县寺院壁画彩绘,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五台神案画艺术,因文化价值不好定位,仍未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于神案画的历史渊源,他们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考证。早年,五台县民间彩绘师及神案画师为数不少。近20年,老一代画师日渐凋零,全县传统彩绘和神案画画师已不足10人。当地一些乡镇维修村庙,还得到代县、繁峙请画师。

对父亲留下来的神案画,王三印异常珍视,很少示人。去年,他给二儿子办喜事,将神案画挂满院子,引得前来送亲的亲家亲友们啧啧称赞。王三印有三子一女,只有小儿子跟他学习过彩绘及神案画手艺。王三印打算将父亲留下的神案画技术,传给小儿子。但被他寄予厚望的小儿子,似乎对学习家族手艺并不热心。几周前,小儿子和未婚妻结伴到天津一家玻璃制品厂打工去了。“他现在只学到我三四成手艺。”王三印说这话时,神情寥落。

早年,画师画神案画采用的颜料,多是从国外进口的矿物颜料。这种颜料颜色鲜亮,耐腐蚀,画好后保存时间长。缺点是颜料颗粒粗,需要研细了才能使用,比较费工。如今,画师使用的颜料改为广告颜料,颜色也很漂亮。缺点却也很明显,容易氧化褪色。

五台县文化馆馆长、县“非遗”办公室主任杨俊康告诉笔者,因五台山神案画艺术的文化价值不好定位、历史起源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考证,这一民间艺术还未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近20年,五台县老一代画师日渐凋零,当地一些乡镇维修村庙,还得到代县、繁峙请画师。

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保护,五台山神案画艺术的命运多舛。目前,王三印正在收集保留下来的神案画以及画技,期望以此方式增强五台山神案画艺术的生命力。

出于现实的因素,当地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打工,即使愿意继承传统佛教绘画艺术的年轻一代,也选择了研究五台山壁画。王三印可以做的也只是让儿子跟着自己学手艺,但不久前,儿子也到天津打工去了。

“或许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更有发展的五台山壁画艺术,比神案画更有吸引力。”王三印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