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刺绣能手黄肖琴曾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华巧女"的美誉。今年六月份,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又授予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如今,黄肖琴的徒弟已经有好几百个,近的有旧州街的,远的到临镇临村,许多人都通过制作、销售绣球走上富裕之路。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2张

"中华巧女"黄肖琴在精心绣制绣球。

黄肖琴,这位出生于一个民间手工艺家庭的妇女,采用传统“堆绣”这一古老的刺绣工艺,创作出“堆绣绣球”,使绣球更为立体。她把传统12瓣绣球,创新为30瓣,让绣球更显圆润饱满。过去的绣球多用棉布制作,容易褪色。她琢磨后以绸缎来做,使绣球色泽光鲜持久。她甚至做出了融合西方味的绣球,推出带有圣诞图案、抽象宗教图案的品种。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3张

"中华巧女"黄肖琴展示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

由此,“中华巧女”、“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美誉随之而来,她带上一批徒弟通过制作、销售绣球过上好日子。在黄肖琴看来,绣球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和收藏价值,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壮族文化形象的发扬光大。除了创新制作绣球,还要专业批量生产,让这一文化符号传播得更远。当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绣球王”朱祖线的背影悄然离去,在同一条旧州老街上,人们欣慰地看到一双巧手带来不一样的“飞针走线”。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4张

黄肖琴精湛的绣球技艺吸引了各地人士前来学习观摩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5张

黄肖琴和徒弟们正在制作绣球。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6张

黄肖琴正在制作绣球。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7张

旧州民族刺绣女童班学生在进行刺绣表演。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8张

黄肖琴家卖的绣球受游客青睐。

广西堆绣“中华巧女”黄肖琴和她的绣球技艺 第9张

香港媒体记者采访黄肖琴了解堆绣技艺。

绣花功力高方能成功

怎样才能缝制出一个漂亮的绣球?黄肖琴边示范边说,首先是绣花能力要高,另外是缝接三角梭形时,每个大小都要平均,完成后的绣球才会特别圆。除了普通的平绣,有一种难度特高的堆绣,现在已很少人懂得绣。黄肖琴说,这种堆绣,是先将线编织成一条彩带,再用彩带编织成立体的图案,再缝在绣球上,有浮雕一般的效果,用堆绣绣成的绣球,往往比普通绣球要贵三倍。绣花的内容,有花鸟、文字及动物等,通常中间是题材,上面是飞禽,下面是走兽。

壮族制绣球二千年

绣球在壮族的历史已有二千年,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记者问黄肖琴,她有没有按传统抛过绣球?她腼?地答道:「肯定有送过,那时我才二十岁,觉得他老实忠诚爱上了,便送给他,后来绣球给小孩子拿去玩,没有了。以前的绣球,小小的,很简单,只有橄榄形的小图案,亦没有特别意思,大约两公分直径,不过,两公分也有难度的。但绣球到今天可以作为礼品,任何时候都可以送给人了。」

由于靖西绣球出了名,成为一种商品,因此当地老百姓都开设家庭作坊,缝制绣球,有些是分工序缝制,有些还保留一个人缝制全个绣球的传统,绣球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黄肖琴说,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房子,她也有一间呢。现时黄肖琴有几百名学生之多,差不多附近二十五个村的人,愿意学的都可成为她的学生。她笑说,传统上绣球是女孩子的手活,如今若有男孩子愿意学,她也不介意教,但她补充说,当地的男性,传统都以雕刻为业,例如她的父亲,便是一位雕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