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的视野】焦宝林的扎染作品精彩细节赏析(四)

【扎染的视野】焦宝林的扎染作品精彩细节赏析(四)

染缬为工绘之以艺

———试论焦宝林先生的扎染艺术

衡正安

内容提要焦宝林先生是“南通扎染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经历、见证了南通扎染事业的创立、发展、腾飞的全过程。他对南通扎染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长期以来对扎染纯艺术化的探索,近年来筹备“中国扎染博物馆”,撰写《中国扎染》专著等,为扎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扎染焦宝林扎染艺术

扎染,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手工印染工艺,起源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已有二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约六世纪传入日本,经日本流传至印度、印尼、韩国以及欧美、阿拉伯等国家,目前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省。江苏南通的扎染不管从工艺传承、生产规模,还是在全国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可谓异军突起、名列前茅。焦宝林先生作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南通扎染技艺”传承人,对扎染技艺的挖掘、传承,对南通扎染事业的创立、生产发展等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对扎染工艺的创新,扎染纯艺术化的创作,筹备“扎染博物馆”,撰写《中国扎染》专著等,为扎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源远流长的扎染工艺

作为古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艺术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早在《魏书》《唐书》《全唐诗》,以及古代笔记小说《搜神后记》《清异录》等历代文献中均有“扎染”的描述和记载。扎染,古时称“缬”、“绞缬”“染缬”等,扎染是后世通俗称法。扎染是用缝绞、捆绑结扎、板夹、包裹等法,使丝绸等纺织面料防染显花的一种传统工艺。后世的各种解释,以司马光《资治通鉴》胡注比较简明准确:“缬,撮採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谓之缬”。隋刘存《二仪实录》谓:“(染缬)秦汉间有之……陈梁间贵贱通服之。”扎染服装在南北朝时,已成为当时人们的时装,隋唐间是为蕃盛,从宫廷到市井,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性,穿用染缬制作的服饰和日用品成为时尚。唐代名画家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我们都可以直观地看到当时人物穿着华美的扎染服装。我国新疆出土的扎染文物则提供了早至北朝初期的扎染实物。大约在唐代,扎染传至日本,后经日本传播至世界各地,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也逐步发展形成独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扎染工艺。现在,扎染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唐宋以后,纺织印染工艺发展迅速,技术多有突破,分工细化,规模化生产替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宋代统治者又一度对扎染生产加以限制,加之其工艺自身特点的制约,扎染业日渐衰落,内地仅在民间艺人及少数家庭中世代相传。明清之际扎染业开始复苏,在我国的云、贵、川等地以家庭作坊形式得到传承并有较大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南通地区的扎染起步较晚,但是在基础较好的轻纺工业支撑下,特别是在工艺简单,美观实用的蓝印花布手工艺的基础上,南通的扎染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其产业迅速崛起,形成规模,成为南通地区继蓝印花布之后又一特色手工艺品。焦宝林先生就是南通扎染事业的创业者之一,他经历、见证、参与了这段艰难的创业历程,写下了人生辉煌的创业篇章。

二、艰难的扎染创业之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恰逢改革开放之际,南通市海安县准备承接日本吉村纺织株式会社扎染加工业务。焦宝林先生受命带领三位女工,仅凭日方提供的一块关东绞扎染纹样,在当地农村采集到一位九十多岁的孟老太太生前自扎自用的一条扎染腰裙,经过悉心研究,反复试验,一个多月后就拿出样品,一举击败六家对手中标。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海安扎染厂,焦宝林先生从此开始了他三十多年的扎染生涯。在南通市有关部门和海安县政府的支持下,海安扎染厂,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开创了“总厂+加工点”的新兴产业化运营模式,一批农家妇女成了农忙务农、农闲从工的能工巧女。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厂房面积达3000平方米,工人数百人,加工点100多个,遍布全县,乃至扩展到扬州、徐州以及安徽、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地区,加工队伍达40000人。产品畅销日本和南通市兄弟厂一道,仅用5年时间就占领了韩国花15年功夫才能进入的日本市场。

1993年海安扎染厂已发展成为资产达千万元的扎染骨干企业。为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更大的发展,焦宝林先生离开了为之奋斗了十四年的工厂自行创业。当年创办了中日合资锦华服饰有限公司,在办好现代化扎染企业的基础上,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创新现代扎染艺术为己任,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目前,“海安锦华服饰有限公司”成为独资企业,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园区内,除工厂外,尚有南通扎染文化产业园、焦宝林扎染艺术馆、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等四所高校实训基地、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有厂房等建筑××平方米,员工数百人,另有加工点12个。年产值达4000万元,扎染制品的出口,从单向的日本市场,发展到亚、非、拉、美、西欧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焦宝林先生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又曾经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知识的系统训练,多次出访日本、印度、欧、美、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传统扎染工艺既娴熟于心,又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其作品无论服饰、日用工艺品,还是纯艺术欣赏品均具有传统和现代双重美学品格。他将独创的新龙绞、新缝绞、新绉褶、新防染等手法;水溶性收缩、转移印花等工艺用于服装生产,其内在工艺结构和外观造型都独树一帜,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上世纪九十年代紧身扎染新潮服饰“刺猬衫”、“菠萝衫”、“压绉衫”首先风靡日本,继而时新于欧美,同时受宠于国内市场。仅菠萝衫一款在欧美市场的年销量就达100多万件。早在1990年,他的扎染服饰与南通蓝印花布时装同赴香港表演,轰动港澳和东南亚。1993年,在我国首次举办扎染时装发布会,吸引了国内外20多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报导。2005年他制作的仿真丝泼染手呗绞时装《秋韵》,又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大奖赛金奖。

三、“扎染画”的艺术探索

目前,焦氏扎染制品基本具备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所有工艺程序和技术要求,产品类型也从服饰品、日用品延伸到室内装饰品和纯艺术品。特别是焦宝林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扎染画”的艺术探索,为扎染艺术成为独立的画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产生于民间,提炼与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实践,是人类对美的自觉追求。扎染艺术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审美特质和创作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它的传承和发展一度遭到遏制和中断,因此,其纯艺术性鲜有人涉足和理论研究。焦宝林先生凭借着三十多年的扎染创业,能娴熟掌握近百种扎染工艺的制作和艺术创作手法。在系统的美术训练和良好的艺术审美修养基础上,借鉴其他画种的艺术语言形式,结合丰富的扎染技法,拓展创作题材和范围,增强了扎染艺术作品具有独特表现力,形成了独特的“扎染画”的艺术语言。所创作的作品肌理迷离瑰奇,艺术表现力精微细腻,充分运用扎染工艺过程中的随意性、偶发性效果,经过焦宝林先生三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完成了扎染艺术成为独立画种的艰辛历程。

近年来,焦宝林创作的“扎染画”作品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赏,2010年,他创作的扎染《百华图》屏风,共24扇计104幅花卉作品,获第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这是我国扎染艺术第一个金奖。《玉质天香》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最近,正在创作《水浒》《红楼梦》等大型扎染画作品,这些“扎染画”的问世,必将对我国扎染纯艺术化的探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焦宝林先生对扎染艺术的独特贡献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自然界的伟大和发展规律是物种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前提,民间文艺正是这种文化多元的具体体现。为了应对全球文化“单一化”的严重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挖掘、保护、发展人类民间文化,保持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南通扎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传了扎染这种传统的工艺,而且作为传承人之一的焦宝林先生还对扎染进行了诸多方面新的创作、研究和探索,为扎染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是使扎染艺术成为独立的画种。以上我们介绍了焦宝林先生在对扎染的纯艺术化作出了探索,实现了扎染从手工艺走向艺术化,实现其成为一种独立画种的过程,是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审美化的理想追求,也是扎染作为一个传统手工艺的最终归属,这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得到的最好的保护和发展。

二是积极筹建“海安扎染艺术馆”。鉴于当今扎染手工艺的发展乃处于分散、自发状态,缺乏系统的、集中的保护措施和长远打算,特别是当今扎染手工艺人员的严重匮乏、后继无人等现状。焦宝林先生向有关部门提出建立“海安扎染艺术馆”的想法,得到了市、县有关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10年12月,经海安县文广新局正式批复,同意由焦宝林先生筹建“海安扎染艺术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座扎染博物馆,该馆紧邻海安县博物馆,展厅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扎染历史概况;二是扎染工艺流程;三是扎染产地流派;四是扎染艺术作品,该馆的建成将对我国扎染艺术的工艺流程、作品展示,以及扎染的研究、交流,特别是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撰写《中国扎染》专著。扎染艺术有着二千余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发明和不断完善的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璀璨夺目,是人类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朵鲜艳之花一度凋敝、褪色,几乎失传。焦宝林先生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扎染创业和艺术实践,着手撰写《中国扎染》一书,为扎染艺术的挖掘、整理,以及融入近现代以来的最新成果,为扎染艺术的真正振兴作出学术性的总结。

扎染艺术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艺术,如何将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承传并有所发展,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这是我们需要为之奋斗和不懈努力的。焦宝林先生的扎染事业的艰苦创业,对扎染艺术性的探索,是对扎染艺术的继承和创新。立志创建“扎染艺术馆”和撰写《中国扎染》专著,更是对我国扎染艺术作出的积极贡献。

(作者衡正安,江苏省文联艺术评论家)


[db:qq]图文教程来源为新浪博客作者分享,感谢作者授权转载,转载请保留作者原博文网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