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以云南大理巍山三彝扎染厂为例

摘要: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和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艺术形式,深深的扎根在我国的山间僻壤。并由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散发着独有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从而折射出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和文化趣味

关键词: 扎染工艺;植物扎染;扎染针法。

扎染古时称“绞缬”,又称“撮缬”式扎缬染色。是我国民间最早采用防染技术进行染色的工艺之一。我国民间早在东晋(公元4世纪)时期,就已经用绞缬技术生产色织物制品。①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方法,叫法也颇多,如在南北朝时期印染艺术较为突出,当时出现了纹缬,而当时纹缬又被称为“撮缬”,“撮花”“撮晕缬”,而在大理又被民间的艺人称为“疙瘩花布,疙瘩花”。

巍山县巍宝彝族染织厂创建于1988年。厂部下设兰染、草木染、扎花、服装、印花、染色、烫熨及锅炉房等七个车间,形成从花稿设计——制版——扎花——染色——烫熨——缝制——包装一条龙生产流水线,年生产能力为系列扎染制品70万米件。所生产的“三彝牌”扎染系列产品已注册商标,产品包括丝、绸、棉、麻各种款式、规格的桌布、壁挂、门帘、服装、裙、帽以及各种衣服面料等,做工精细,染色精美,图案多姿多样,具有古朴、典雅、含蓄、自然的特点,既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资料来自三彝网站)

1. 巍山彝族概述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近800万人。是云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巍山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属大理回族白族自治州。全县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3%。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6℃,夏天酷暑,冬天严寒。彝族是最早生活在巍山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土著民族。两汉时就在巍山定居,名“雟,昆明”。唐代名为“鸟蛮”,元,明,清时称为“罗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经过民族识别定称为“彝族”。②

2. 巍山彝族地区扎染

2.1 彝族扎染概述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说。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彝族和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

3.彝族扎染构成要素

3.1扎染材料

面料,绳线,染料,药剂,染锅,染缸,加热炉,针,石蜡等。

面料一般以天然纤维为主,如棉,麻,丝,毛等,根据具体的扎染工艺情况和运用范围,面料要求一般以轻薄型的织物为主,面料在扎染前一定要做预处理,可保证有很好的吸湿性,渗透性等要求,且容易上色。③

绳线在扎染构成中的要求也特别高,一般为不易拉断的棉纱线,棉纶线等。

染料分为天然的植物染料和化学染料。

药剂一般有保险粉,次氯酸钠,双氧水,均染剂等

石蜡的作用是在扎花时,用在绳线上以便更顺利的扎花。

3.2 扎染的颜料

这里主要介绍几种植物颜料,红色:茜草,红花,苏梅。紫色:紫草。黄色:栀子,槐花。蓝色:蓝靛草。绿色:鼠草。黑色:皂斗,黑头草。桔红:柿子等等(资料来源:由云南省三彝扎染厂厂长口述)。关于植物染料早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然草之管-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光绪年间的《通州志》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④到了商代……“当时植物染料中兰草(蓼蓝)染蓝色,茜草染红色,紫草染紫色,栀子染黄色。……”⑤可见我国在植物染色历史悠久。而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植物染料的应用在当今崇尚环保的风潮中,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同时也有别于化学染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

3.3扎染的图案

扎染的图案之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而彝族多采用植物和动物的纹样。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彝族人民崇尚大自然的文化心理。当今在巍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图案为小蜜蜂(也称蜜蜂花)和小梅花图案。小蜜蜂的图案为四针缝扎而成,似十字架的构图形式。而小梅花的图案则是由针缝成一给圆圈,再在圆圈外面加上一针。等染完色后拆线便可形成一朵梅花状的图案。而当地艺人总结到,“五片叶子一朵花的说法”。可见植物纹样在当地的应用之广。同时也充分的体现了彝族人民热爱大自然的审美心理。扎花的图案还有,鹿胎缬,十字花,佩兹利花(又称火腿花),狗脚花(又称为尖形六瓣花朵),菊花(又称为尖形八瓣花朵),蝴蝶花(又称为圆形六瓣花朵),双蝴蝶花(又称为双花蕊圆形八瓣花朵),海棠花(又称为尖形十瓣花朵)等等。

3.4扎染的色彩

巍山彝族向来喜好黑,白,青,蓝,绿色的面料做服饰。历史上多用麻布(分粗麻和细麻)做衣服。小孩的衣服样式繁多,由红,蓝,绿,白等颜色缝制而成。红绿交织,蓝白相衬,黑白分明,非常艳丽。⑥由此可见巍山彝族人民崇尚素色的同时也喜爱艳丽的颜色。但当今随着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对颜色的喜好也有所改变。

3.5针法

我们都知道,扎染作品的成败不仅在于染色的好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用针,如没有缝扎好,等染成成品后就成了次品了。在这里主要介绍几种本人在大理巍山三彝扎染厂见到的针法。A:单针b:双针c:捲扎d:串梅花e:四合(城墙形,对折再用双针的方法)f:挑针(似单针但每一针都需要打结一次)g:蜂子h:梅花(以上内容有三彝厂设计师提供)。针法的不同由此产生的效果同样也不同,如一件扎染作品能结合不同的针法,作品的效果也就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了。

4.扎染的工艺流程

图一:印花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图二:蜡染和扎染相结合的作品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第2张

图三:没有染色的扎花布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第3张

图四:在染缸里面加入颜料开始染色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第4张

图五:四合针法(城墙形,对折再用双针的方法)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第5张

图六:捲扎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第6张

图七:在风干染色后的扎花布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第7张

图八:染色前对颜色的打样

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 第8张

下面所描述的是化学颜料的染色工艺

a: 先设计图稿,等设计稿完成后,开始制作印花纸。

b:印花纸的制作,用透明的油纸(类似塑料薄膜),通过针在上面拷贝事先制作好的同样大小的设计稿,沿着设计稿的外轮廓用针穿成有规律的小孔,孔与孔之间的间距大概控制在3cm左右。

c:开始在事先准备好的棉布上,通过印花纸来拷贝图案,印花所需要的颜料为,1:当地的白土加碘酒调和而成2:淀粉加碘酒调和而成。这中间一般不加其它的颜料,因为如加其它的颜料的话,等染色时可能会串色。这时把印花纸放到要印染的白布上,用刷子沾取已调好的颜料,刷一遍就可。

d: 等布印好图案之后就可以扎花了,扎花时一般要从一个图案的内部向外部扎起。

e:扎好花的布,要在温水里面浸泡一夜,浸泡时的水温大约在50℃左右(在浸泡过程中不用保持水温)。目的是为了布能够脱浆,以便更好的着色。

f: 取出浸泡后的布,脱水。

g:开始染色,先在干净的染缸里面放水,并用蒸汽来加热水,一般水温不要超过45℃,这个水温也只是一般情况下所使用的,不排除特殊染色时的情况。这时可以放入均染剂和烧碱,并加入颜料,等搅拌均匀后,便可放入事先脱好水的扎花布。

h:此时的水温还保持在45℃,大约10分钟后加入保险粉,15分钟后再加一次保险粉,然后不停的搅拌,使之所有的扎花布都能均匀的着色。此过程要反复数遍,以加强固色。

i: 待着色差不多时可取出一件扎花布,以便校色,如颜色不理想,还需再次加入一些颜料,重复上面的过程。

j:如颜色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便可从染缸中取出布,开始用清水冲洗,接下来开始脱水,阴干等程序。

k: 等染好的扎花布风干之后,便可拆下扎花时的线了,然后再去清洗,晾干,烫熨。

小结:

扎染作为一种独特而古老的中国民间印染工艺,其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它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印染技术等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巍山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审美心理。以及彝族人民独有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独特而又绚丽多彩的扎染艺术和扎染文化。扎染

做工精致、图案精美、图案新颖多变,具有古朴、典雅、自然、大方的特点,既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编《巍山彝族简史》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3】 鲍小龙,刘月蕊.《手工印染-扎染与蜡染的艺术》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二印刷

【4】呼志强 《中国手工艺文化》 时事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5】黄强 《中国服饰画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6】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编《巍山彝族简史》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Brian Yu


[db:qq]这篇图文来源自新浪blog博文,感谢作者授权,转载请保留作者原连接网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