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礼俗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上)之小寒

岁时礼俗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上)之小寒

从冬至过十五天是小寒,由于天气寒冷而得名,农明历书说:「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周书》〈时训〉篇说:「小寒之日,雁北乡;又后五日,鹊始巢;又后五日雉始雊。」是説:小寒时,阳气已生,南飞的雁子开始往北飞回避热,喜鹊也开始忙筑巢,雉鸟也感受到初萌的阳气而发出了欢鸣的声音。

禽鸟对天候比较敏感,能感受到节气的变化而配合着「迎春」的季节,所以民间有着句农谚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节大地仍然是一片冰雪寒冷的世界,从冬至开始,要过完九九八十一天,才算是寒尽逢春。

在中国各地都流传着「数九歌」,描述这八十一天的生活情景;像河南阳武的人说:「一九、二九伸不出来手,三九、四九缘淩(冰冻的河川)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盼春),七九六十三、行路客人把衣宽,八九七十二、黄牛遍地去(春耕),九九八十一、虽说不太冷,就是肚裏饑(因为粮食已青黄不接)。」在气象的记录中,小寒要比大寒冷,可以说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又是恰巧在小寒的节气内!

为了消寒迎春,古代的中国人设计了「九九消寒图」,那消寒图有许多种,如在元朝的人们,就在窗纸上画一枝素梅,梅枝上共有八十一圈梅瓣,从冬至这天开始,每天用红笔染一瓣,等梅瓣全部都染红了,白梅变成了红杏,春天就来临了。

元人杨允孚的「滦京杂咏」卷下所説的:「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注曰:「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既暖回矣。」

除了消寒图外,文人雅士、富商豪贾还在小寒时举行消寒宴来消寒,清人柴桑的「燕京杂记」裏説:「冬月、士大夫约同人围炉饮酒,迭为宾主,为之消寒,好事老联以九人,定九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个人轮流作东,每隔九天聚会一次,喝酒袪寒,聊天消寂,倒是度过寒日的好办法。

自古以来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经过了春、夏、秋、 冬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会偏衰,所以合理的进补既可补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而能达到养生的目地,在冬令进补时应以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台湾的气候不会冷得这样,但是寒流来袭的时后也是很酷冷的,除了姜母鸭、烧酒鸡、麻油鸡等传统食补来袪寒外,这几年人们都流行吃火锅,火锅的种类满多的如:麻辣火锅、药膳火锅、海鲜火锅、菇菇火锅(就是各种菇类)、等等,一来去寒,二来亲朋好友有机会相聚,扫除寂寞阴霾,于是各式的火锅就成了人们寒风中人们最期待的食物了。


,